「諶」姓, 華、台語的讀音
鄭 文 海 2011-11-05
報載兩位「諶」姓官員,卻有各自不同的華語唸法,一個唸「ㄔㄣˊ」
,另一個讀「ㄕㄣˋ」,孰是孰非、孰早孰晚?透過歷代辭書聲韻相切的
切音原則來探究華、台語的讀音。
一、漢‧《說文解字》:
No. |
漢字 |
辭書 |
切字 |
華語 |
聲調 |
台語 |
聲調 |
1 |
諶 |
說文解字 |
是吟 |
ㄕㄣˊ |
第2聲 |
sîm |
陽平第5聲 |
漢字的華語讀音,基本上是在中原元朝才逐漸形成,詮釋北曲的
《中原音韻》標注當時使用的官話語音可得佐證。換句話,在漢代
尚無華語語系的出現:但照「是」屬「禪」(ㄔㄢˊ) 母的華語拼音
原則,則讀做「ㄔㄣˊ」。
二、《唐韻》:
No. |
漢字 |
辭書 |
切字 |
華語 |
聲調 |
台語 |
聲調 |
2 |
諶 |
唐韻 |
是吟 |
甚平聲ㄕㄣˊ |
第2聲 |
sîm |
陽平第5聲 |
三、《廣韻》:
No. |
漢字 |
辭書 |
切字 |
華語 |
聲調 |
台語 |
聲調 |
3 |
諶 |
廣韻 |
氏任 |
ㄕㄣˊ |
第2聲 |
sîm |
陽平第5聲 |
「諶」,同「愖」、「言冘」、「忱」;且「氏」屬「禪」(ㄔㄢˊ) 母
的華語拼音原則,則讀做「ㄔㄣˊ」。
四、《韻書》
No. |
漢字 |
辭書 |
切字 |
華語 |
聲調 |
台語 |
聲調 |
4 |
諶 |
韻書 |
是吟 |
甚平聲ㄕㄣˊ |
第2聲 |
sîm |
陽平第5聲 |
五、《正韻》
No. |
漢字 |
辭書 |
切字 |
華語 |
聲調 |
台語 |
聲調 |
5 |
諶 |
正韻 |
時任 |
甚平聲ㄕㄣˊ |
第2聲 |
sîm |
陽平第5聲 |
六、《詩誙‧大雅》:
No. |
漢字 |
辭書 |
音 |
華語 |
聲調 |
台語 |
聲調 |
6 |
諶 |
詩誙‧大雅 |
戎 |
ㄖㄨㄥˊ |
第2聲 |
liông/jiông |
陽平第5聲 |
《詩誙‧大雅》:「天生烝氏,其命匪諶;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五、小結
從以上分析,「諶」字讀台語陽平第5聲(sîm),也就是華語
第2聲(ㄔㄣˊ),並無華語第4聲 (ㄕㄣˋ) 的音 。那為甚麼
會有華語第4聲 (ㄕㄣˋ) 的唸法?
按《方言》作「言冘」,「言冘」、「諶」音義同。再來看
「言冘」的字音演變:
No. |
漢字 |
辭書 |
切字 |
華語 |
聲調 |
台語 |
聲調 |
1 |
「言冘」 |
說文解字 |
是吟 |
ㄕㄣˊ |
第2聲 |
sîm |
陽平第5聲 |
|
唐韻 |
是吟 |
ㄕㄣˊ甚平聲 |
第2聲 |
sîm |
陽平第5聲 |
|
|
廣韻 |
氏任 |
ㄕㄣˊ甚平聲 |
第2聲 |
sîm |
陽平第5聲 |
|
|
集韻 |
時任 |
ㄕㄣˊ甚平聲 |
第2聲 |
sîm |
陽平第5聲 |
|
|
玉篇 |
市荏 |
甚ㄕㄣˋ |
第4聲 |
sīm |
陽上第6聲 |
|
|
唐韻 |
常枕 |
甚ㄕㄣˋ |
第4聲 |
sīm |
陽上第6聲 |
|
|
集韻 |
式荏 |
審ㄕㄣˇ |
第3聲 |
sím |
陰上第2聲 |
一直到《唐韻》、《玉篇》才出現台語陽上第6聲,即全濁上轉陽去第7聲,
讀(sīm),也就是華語第4聲 (ㄕㄣˋ) ,以上提供大家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