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言的世界?-慶祝國際母語日/A world without words?
- Celebrating International Mother Language Day
20.02.2012 - UNESCOPRESS
聽說過卡爾克提語(Kalkoti)嗎?這是巴基斯坦西北部邊境的一個村莊
近4000名村民使用的一種語言,2011年《教科文組織世界瀕危語言地圖
集》確認卡爾克提語為瀕危語言。全世界約6000種語言中,96%語言的
使用者只占到世界人口的4%,而且所有語言中估計有一半在本世紀結束
前將會消亡。教科文組織總幹事伊琳娜•博科娃在為“國際母語日”發表的
致辭中指出。“言如其人,保護語言,就是保護我們自己”。
對全世界人民來說語言多樣性與文化多樣性具有加強社會團結與凝聚
力的重要疑光与戰略意義。為了展現語言多樣性的重要性,教科文組織
大會1999年11月通過決議,把每年的2月21日指定為“國際母語日”。
此後每年2月21日,世界各地都會展開各種活動,希望以此來促進語言
多樣性及文化多樣性的建設及推動多語種]教育。國際母語日的最終目的
是在理解、寬容與對話的基礎上幫助人們進一步加深對語言傳統及文化
傳統的認識。
伊琳娜·博科娃總幹事在致辭中還表示,“多語言使用能幫助我們確保
全民良好教育,促進包容和反對歧視。對語言的尊重是開展真正對話的
前提。……語言多樣性是我們的共同遺產。它也是一種脆弱的遺產。……
多語言使用是一種活的財富,讓我們學會用它為所有人服務。”
今天有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語言不僅對發展、確保文化多樣性及
文化間對話具有關鍵性作用,而且在加強合作、建設包容的知識社會、
保護文化遺產以及i重提供全民優質教育方面也同樣不可或缺。今年
國際母語日的慶祝主題是使用多種語言,促進全納教育。“兒童使用
自己可以理解的語言進行學習對他們可以充分享有教育權利至關重要。
母語及多語種教育是減少歧視、促進包容以及改善所有人學習效果的
關鍵所在。”
保護語言及文化多樣性及促進平等、發展與社會包容,是教科文
組織日常工作的組成部分。在韓國,自從濟洲語2010年在《教科文
組織世界瀕危語言線上互動地圖集》的分類中劃為“垂危語言
(critically endangered)”之後,一系列旨在幫助
濟洲島居民保護語言活力及以復興濟洲語為長遠目標的專案得到展開
。在所羅門群島,教科文組織正在幫助使用當地的馬羅沃語
(Marovo)撰寫一本環境百科全書,以此來保護島上的語言及知識並
促進當地原住民社區的復興。在尼加拉瓜,教科文組織本地及原住民
知識系統(LINKS)專案正在與博薩瓦(BOSAWAS)生物圈保護區
的瑪揚納(Mayangna)原住民開展合作,以促進加強瑪揚納語及
文化知識的傳承工作。在挪威的支援下,教科文組織發表了一套兩卷本
的瑪揚納語書,書中的內容主要基於原住民對自然世界的瞭解。現如今
,一支瑪揚納團隊正在與教育部攜手開發瑪揚納語教師手冊與學生用書
的試用本,並將在整個博薩瓦生物圈保護區的鄉村教室裏進行推廣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