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pò / phò-tāu
道教的三官(天、地、水官)信仰形成三元日:舊曆正月十五為上元、七月十五為中元、
十月十五為下元;因為正月十五為上元,所以民間也稱做「上元節」。宵,夜也;嘛有
叫做「元夜、元夕」。元宵節,是過年後頭一 ê鬧-熱--拜(pái),猶屬正月,所以也有當做
「小過年」看待。天官大帝(堯帝)聖誕,天官喜樂愛光,所以這暝「點燈(放燈)」、
「迎鼓仔燈」進行各種慶祝活動來凑鬧熱。
日本稱「上元」(じょうげん / jougen)、「小正月」(こしょうがつ / koshougatsu),
習俗有迎年神、祖靈,祈求豐收,有咧早起食「紅豆糜」的習俗。這工嘛是日本成年禮
(男性的元服禮kah女性的裳著禮)舉行的日子,所以也是成人節。
朝鮮叫「正月大滿月」(정월대만월 / Jeongwol Daemanol)、「正月大보름」
(정월대보름 / Jeongwol Daeboreum,「보름 / Daeboreum」為月圓、望日之意,或者簡稱
大보름)、上元(상원)、元宵(원소)、元夕(원석)、烏忌日(오기일)。
已早咧黃河流域,通常愛等到正月十五以後,才降落農作所需要的雨水,所以正月
十五日的天官賜福,所賜的就是適量而且著時的雨、雪,古早的皇抑是帝,攏會帶領
文武百官來齋醮祭拜,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所以台語有一句俗諺:
「好上元,好官員。」,意思就是上元節這工若好天,此去規年捅天攏會風調雨順、
國泰民安,若元宵節落雨歹天,連欲祭拜求天都buē順事(sī),天都毋從欲哪有可能風調
雨順?到時這寡大官虎攏愛惙(tshuah)咧等。
抑有「偷挽葱,嫁好翁;偷挽菜,嫁好婿。」的講法,這kah古早嫁娶、生囝的
「偷俗」有關連,取伊的倚(uá)音,求一ê向望。親像「偷竹籬(笆),好得兒。」、
「偷硓(石),得好某。」、「偷豬盆(飼豬槽),生卵核(生男孩)。」、
「ǹng燈跤、生卵脬(pha)。」「ǹng燈跤」猶有一種解說,古早嫁娶攏是靠媒人來牽的,
通常利用元宵暝男女雙方由爸母凑陣來相看,看有佮意就央媒人做進一步的安排,
若buē合就拍無輸贏,所以嘛有「ǹng燈跤,好嫁娶。」的意含。uì tsia咱會當看出已往
散赤的農業社會向望傳宗接代,希求添丁來加添tsa-poo的勞動力作穡凑thàn錢,以及
男女授受不親痟嫁痟娶性的需求暗示的背景。
另外一種已經失落的「聽香」習俗,古早痟欲嫁翁的tsa-bóo囡仔,會先佇厝裏燒香
祭拜神明,祈求神明指示聽香的方向,然後照指示方向行咧路裏,頭一句所聽著的話,
倒轉去厝kā神明稟報跋盃請示,翁緣是毋是到也?今仔男女自由戀愛的時代,這種
聽香的習俗已經 tè buē著時代也。
已婚的婦人人招伴出遊,講「行大路就是行大肚」快有㑗,古早人麼(mí)仔齣頭
都有。
「 乞龜」的舊風俗,到今猶有;龜粿有秫(糯)米龜、土豆龜、麻糬龜、麵龜kah
雞卵糕龜等等,「龜齡龜壽」經由廟寺宮壇的法會加持,koh較吉祥,向神明請示
跋有盃,就會用的kā龜粿帶走分享親友「食平安」。這種風俗咧無什麼通食的農業
社會算講是「賒食」的趣味,今年先食明年還雙,愈湠愈濟人分享,由神明見證
逐家攏走buē去。
「乞花」,嘛是愛跋有盃才會當乞得紙糊的花蕾或者人形的ang-仔,轉厝供奉,
藉來祈求子嗣,若有靈聖,嘛愛隔轉年的元宵加倍還神。
食元宵圓是外省例,咧1975年左右才看著外省人圓仔店,咧亭仔跤用kám模仔
貯秫米粉,然後囥紅豆、土豆、麻仔餡等,搖kám模仔予餡gô來gô去著粉成做
元宵圓仔。台灣本土元宵節是無食圓仔,kan-nā冬至才有搔圓仔。
「照月光,曝尻川,囡仔較會著牀。」婦人人相信咧上元暝到外口去照月光
較會著胎。tsa-bóo囡仔相信「照井水,面較娞(媠)。」元宵暝
「查甫人晏睏,歲壽加一輪。」總講一句,就是愛去外口行行踅踅的湊鬧熱,
莫守咧厝裏。